票面利率下降 险企发债热情回归

北京商报 2023-06-07 17:43:55

票面利率下降 险企发债热情回归

曾在长达7个月时间里淡出视野的资本补充债券,如今又在险企中活跃起来。6月5日,中国人保公告称,已完成发行12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不止中国人保,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险企发债需求持续释放,截至6月6日,已有包括中国人保在内的7家保险公司共发行总额368亿元的资本补充债。


(资料图)

从发债规模来看,年初至今已经远超2022年全年的211.5亿元,不过仍远低于2020年的发债高峰期。不可“同日而语”的还有债券票面利率,不同于几年前常见的5%、6%甚至更高,2023年以来债券票面利率出现了难以超过4%这一情况。险企发债规模缘何“飘忽不定”?债券票面利率的变化趋势又与何种因素相挂钩?

补充资本缺口

险企早已不再单单依赖股东直接出资进行“补血”,发行债券已成为保险公司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

融资成本低、流动性大、交易灵活是资本补充债券的特色。“总体而言,险企的企业债在所有的金融债中,具有评级较高、收益比较稳定等特点,深受资本市场欢迎。”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宁威介绍。

6月5日,中国人保公告称,经原银保监会和央行批准,公司于6月1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并于6月5日发行完毕。本期债券发行总规模为120亿元,品种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首5年票面利率为3.29%,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以来,保险公司发债需求持续释放,险企发债长达7个月的空窗期宣告结束。中国货币网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包括中国人保在内的7家险企共发行368亿元资本补充债。

针对今年以来险企在资本补充需求层面释放的信号,深圳北山常成基金投研院执行院长王兆江分析表示,一方面是保险业务扩张,投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偿二代二期工程实施后,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滑,需要发债补充资本金。

保险公司资本补充诉求愈加强烈离不开面临的偿付能力压力。有行业数据显示,有大量保险公司在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较2022年四季度有所下降。157家公司中,共有100家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环比下滑,97家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

而发债是险企补充资本、提升偿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据了解,多家险企表示,发债将用于补充资本,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其中,中国人保表示,本期债券的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增强公司偿付能力,为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从险企发债规模来看,今年截至目前的368亿元已经远超2022年全年的211.5亿元。不过,近年来险企发债规模呈下降态势,能否升温至2020年前后的规模还有待时间观察。北京商报记者此前统计发现,2020年险企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达78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1年开始有所减少,发债总额降至539亿元。

发债成本优势尽显

票面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证券发行人的筹资成本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对于市场而言,险企发债的债券票面利率备受关注。

债券票面利率是指债券发行者每一年向投资者支付的利息占票面金额的比率,它在数额上等于债券每年应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总额与债券总面值相除的百分比。

今年以来,从各家险企发展结果来看,债券票面利率超过4%的仅有利安人寿一家险企,根据该公司发布的2023年资本补充债券(第一期)发行结果公告显示,实际发行总额10亿元,票面利率为4.6%。包括农银人寿、人保寿险、太保产险在内的险企则债券票面利率则均位于3%-4%之间。

放眼行业近年来债券票面利率情况,逐渐下行成为大趋势。2016年前后,根据险企发债情况,多数险企票面利率集中在3%-6%之间,有险企债券的发行利率达6.5%。到了2020年前后,债券票面利率整体有所降低,3%-5%居多,5%以上已较为少见。

对于险企的债券票面利率近年来整体有所下降的原因,王兆江表示,险企债券票面利率的定价以市场利率为基准,随着市场利率下行,险企债券的利率也会下降,下降趋势主要跟随市场无风险利率变化趋势。

对于票面利率下降这一情况,宁威表示,不止我国,全球的资本市场都进入了低利率时期,这也反映在债券的息票率上,即出现逐年降低的情况。不过,从全球视角来看,这一现象比较正常。

发债利率呈下行趋势,意味着发债成本也在降低。业内有观点认为,险企现在的发债成本有一定优势,可能会有动力赎回旧债,发行新债。在王兆江看来,这一观点符合逻辑,以低利率债置换高利率债可以降低险企的偿债成本。

宁威也表示,随着未来债券市场利率的不断下降,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而言,保险公司有一定的动力去赎回之前的旧债来发行新债。在基于有较好信用状态的前提下,险企的发债成本有一定的优势。

“险企现在的发债成本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能会有动力赎回旧债发行新债。”同时,经济学家宋清辉也表示,但对于中小险企来讲,其发债的成本或许依然相对较高。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

x

热门推荐

航空市场逐渐回暖 机票均价环比涨幅明显

2022-06

海南推动农贸市场全面落实禁塑 加强违禁塑料制品源头治理

2021-12

柴犬登登拍卖记:动物是如何被司法拍卖的

2021-12

江西:到2025年鄱阳湖区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0%以上

2021-12

西藏森林消防:锻造雪域救援尖兵 打造高海拔山岳救援队伍

2021-12

加强人才融通发展 第10届海峡两岸水利青年工程交流营成功举办

2021-12

四川:空手夺刀救人的“95后”女民警捐献万元奖金传递爱心

2021-12

中国食品名市临沂坚持“三化融合” 争做“食安”守望者

2021-12

上海闵行一幼儿园教职工殴打幼儿 2名涉事人员已被行拘

2021-12

受贿1414万元 江西万载县委原书记胡全顺获刑11年6个月

2021-12

推荐阅读

票面利率下降 险企发债热情回归

2023-06

足金回收多少钱一克(2023年6月7日)

2023-06

环球快看:精选学习的名句

2023-06

国企领导出差与年轻女子牵手逛街?中央巡视组:将督促查实_当前关注

2023-06

热点在线丨真情永驻歌曲(真情永驻)

2023-06

在青羊宫的茶馆里喝了一杯茶,才终于让我感受到了网红背后的成都 当前热闻

2023-06

美国成人礼是指多少岁_成人礼是指多少岁

2023-06

绘画|热推荐

2023-06

关于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什么

2023-06

江北:爱心人士赴酉阳县开展儿童公益捐助_环球快播

2023-06